势浩大之极。
周军从西、南、北、东四个方向同时向关中进逼过来,总兵力高达七十多万。让唐军上下为之震动,长安的李唐朝廷,所有的官员和李阀成员皆吓得战战兢兢。
这时,李建成和刘文静已经回到了长安,带回了宇文明的议和条件。
李渊听了这苛刻的要求之后,却是怒不可遏地将那份协议书撕得粉碎。
他大声吼道:“这宇文小子还真的欺我李唐无人了!好吧!他既然要分四路来攻,朕就分四路迎击,看看他有多厉害!也看看我李唐是不是真的象他认为的那样不堪一击!”
说罢,他便宣布:
命李元吉为北路军统帅,领兵五万把守朔方,抵御尉迟敬德的进攻;
命李神通为西路军统帅,领兵五万把守西凉,抵御罗成的进攻;
命李建成为南路军统帅,领兵十万扼守汉中,抵御李靖的进攻;
命李世民为东路军统帅,领兵十五万据守潼关,抵御宇文明的进攻;
而余下的十五万兵马,则留守长安,作为预备队,如果哪一方不支,则出兵增援。
这个作战计划看似还不错,但主帅人选一出台,便让群臣议论纷纷。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倒也罢了,这两位皇子的作战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虽然也许不如那位大周皇帝宇文明,但在唐军的将领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让他们为帅是没有任何问题。
可那李神通就有些让人不服气了,他唯一的战功就是进攻李轨时,灭了这位李阀的旁系弟子。而这李轨本来就兵少将寡,西凉一带又全是沙漠平地,无险可守。李神通当时的兵力几乎是李轨的三倍有余,还买通了其属下的几员大将,这样才勉强取得了胜利。
而就算这一战役,李神通也是付出了三万多人的死伤,才总算攻下西凉地区的。在群臣看来,随便换一个将领去当主帅,估计都不会比李神通差。
不过,相对于李神通来说,李元吉就更有争议了。这位大唐的齐王,从小便娇生惯养,不学无术,便偏偏李渊又喜欢重用他。结果让李元吉守太原,将太原丢给了刘武周;让李元吉参加洛阳之战,也落个惨败收场。就连进攻萧铣时,凡是李元吉单独领兵时,都几乎没有赢过敌人。他最好的战绩也就是和敌人打个平手而已。
对于这样一位骄横无能之将,李渊竟然命他为北路军统帅,以五万兵马对付周军大将尉迟敬德的十万精锐。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谁会获胜。
而这样的军队统帅安排,李渊也是有苦无处说。要说他知不知道李神通和李元吉的无能,他肯定知道。可问题是:他找不出更合适的人担任主帅了。
因为他已经从安插在各位大臣和关陇各大家族的内线那里,了解到了许多不好的消息。很多官员和武将,以及关陇的大家族,都悄悄派人去了洛阳,和周朝的熟悉官员联络。
而这些人和周朝的官员会联络什么事?李渊就算是用屁股想,也猜得到多半是向周朝提供他们了解到的唐军和唐朝朝廷的情报,以及讨论如果一旦周军杀进关中,他们如何配合起事,如何迎接周军入城的相关细节。
所以,在这种情况,他怎么敢放心用其他有能力的人为帅?不要说是异姓者,就算同是李阀之人,也要分个亲疏远近。在李渊看来,只有自己的兄弟和儿子才不会背叛自己。
因此,哪怕李神通和李元吉再无能,他也要将其推到统帅的位置上。这样他觉得才可确保属下的军队不会被将领带着去投降了周军。
当然,李渊也知道李神通和李元吉的指挥能力实在太过低下,故他又任命了杨师道和高士廉两位谋臣,分别去西路军和北路军中担任军师,辅佐他的弟弟和儿子。
在他看来,这也是不得已的最佳选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隋末之雄霸天下 最新章节第615章 孤注一掷的李渊,网址:https://www.at888.net/172/172732/61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