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汉武帝时,置檄。
家令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三国吴置。6抗任是职。
领军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无双天下 最新章节一些资料,网址:https://www.at888.net/262/262870/110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