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秦置。汉置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6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议曹从事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惇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左军师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第五品。三国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左丞相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汉人以右为尊,故右丞相为上。三国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左右都护三国吴置,黄龙元年,拜6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左护军秦有护军都尉。汉有护军中尉,属大司马。东汉有中护军,为将军幕府之员,非朝廷列职。曹操为汉丞相时置护军,后改称中护军,第四品,掌禁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六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无双天下 最新章节一些资料,网址:https://www.at888.net/262/262870/110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