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小脑袋也帮不上什么忙,跟在曹丕、夏侯懋身边一起去田地中玩耍去了。>
说是玩耍,也只是轻松一点的说法。>
在这个季节,男女老少齐上阵才是正道。洪烈也像一般的小孩一样背着一个小箩筐,在田野间捡拾那些遗落的谷穗。折冲府为数不多的老人和大着肚子的女人也背着大箩筐在捡拾谷物。没有身孕的女子在这个时候都是和男人一起劳作的。>
小孩子捡满一小筐就能去田边伙夫搭建的窝棚换上几块提前制作的麦芽糖,老人和有身孕的女子捡满一大筐则能够换到一个积分。那些辛苦收割的男女每收获一亩地计算两个积分,每日收获最多的十个人还能额外获得五个积分。>
不用问,这又是王垕出的主意。>
王垕说了,等秋收结束就给府兵们分地,积分多的人家先分。>
明明只是个先后的问题,这五千户府分到的田地都是41亩,也就是在夜校学习较好的一百的孩子家能多分一亩地,其他并无不同。>
但府兵们听到这个政策就像打了鸡血一般,隔壁家赵九今日收了五亩,老子明日就得收八亩,一个个比着干活。>
十万亩地看着不少,但在大几千人集体努力下不过五六天便全部收获,之后就是将谷物晾晒,搭建谷仓存储。>
当秋收的步骤一一完成,一年的收获也就计算出来了。>
偃师折冲府十万亩水田,在主粮只种植小米和高粱的情况下共收获三十八万五千石粮食。亩产接近四石,远超司隶境内任何一个屯田卫所。>
曹丕高兴的找到王垕报喜,王垕也很欣喜,既为他们超额种植出大量粮食,也为研究了几个月的水力锻压技术终于成功。再加上之前就成功的水力鼓风机和水力磨坊,偃师折冲府的水力应用技术终于趋于完善。>
丰收之事,一切都在王垕的预料之中。早在偃师折冲府刚建立时,他便在各个村落都设立了公共厕所,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收集粪土,集中进行堆肥,以做肥田。>
王垕的这个提议当时受到了沮授的极大赞赏。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古人什么都不懂,早在一百多年前,东汉思想家王充就在《衡论》一书中提出了“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等说法。这说明至少在东汉,华夏大地上就已经出现人工的农家肥料和深耕细作的观点。>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折冲府开垦的十万亩农田产出比一般的农田产量多了半石多。>
这可是了不得的政绩,曹丕赶紧提醒王垕、沮授向朝廷报喜。沮授自己懒的揽功,王垕又会做人,两认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曹丕。>
实际上除主粮之外,偃师折冲府在田间地头开垦的小块菜地还收获了三万多斤蔬菜,甚至还有四千斤多各种豆类,再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合前不久“小鸭”夏侯懋提出的鸡鸭鹅饲养计划也推行了一个多月,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偃师折冲府的饭菜质量。>
三十八万五千石粮食再加上各种辅食节省一点足够养活偃师折冲府目前一万多的人口,但府兵可不只是用来耕地的。>
在举行分田大会的第二天,偃师折冲府第一次点兵开始了。>
刚分得田地的府兵赶紧换上早就下发的装备,早早的来到校场集合。>
王垕、沮授、曹丕、夏侯懋四位主官全都一身披挂,清一色亮银铠甲,五千名府兵也有将近三分之一者着铁甲。>
千万不要觉得这个着甲率低,即便是五子良将的五营禁军着甲率也就大概是三分之一。>
这一切都是折冲府铁匠司马吴质的功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小粮官 最新章节第五十七章 收获的季节,网址:https://www.at888.net/326/326977/5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