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好后,曾葆华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叫脚夫挑着礼物,在闻师道、燕小乙的陪同下,前去庆安坊东二里王府谒拜。
王又山早就在家中等候。他今年五十有二,身体很硬朗。见曾葆华礼物备得齐整,持礼又恭敬,接过那封推荐信,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在闻师道等人的见证下,接过曾葆华递上来的茶水,完成了这拜师礼。
闻师道等人祝贺了几句,便起身告辞,留下曾葆华继续留在王家。
“这是犬子王审时,字度宜,人称王大郎。你可以叫一声师兄。”王又山指着一位二十来的岁男子说道。
“曾葆华,字茂明,小名十三郎、北平郎,见过师兄。”曾葆华拱手见礼道。
他早就请邢伯打听过,说自己的新任师傅王又山,半辈子刀口上舔血,却不想独子也过上这样的日子。于是让王审时弃武从文,还遍访名师。原本是想拜在冯道门下,只是冯公文章名满天下,王审时文采缺乏,过于勉强了。
冯道就介绍王审时拜在好友徐守中门下。就是知道曾葆华是徐先生的内亲外甥,王又山才答应下来的。
“十三郎,你学得哪一样兵器?”王又山问道。
“回王师的话,是长枪。”曾葆华恭敬地答道。
“长枪啊?”王又山眯着眼睛说道,“当世枪术最强横者莫过贤明公(王彦章)。他的枪法,源自家传棍棒,又兼收了先秦项籍和先汉吕布的戟法,最为刚猛暴烈。尤其伪梁宣陵帝,遍求奇材,教良工打造了一柄铁锥枪。枪身为万年寒铁,长七尺,枪尖为天外陨铁,长七寸,全重四十九斤,无坚不摧,无甲不破。贤明公亡故后,听说此枪被先帝收入内库,不知所踪。”
说罢,他问曾葆华道:“十三郎,你所习什么枪法?”
“回王师的话,我所习枪法名为六合枪。”
“哦,六合枪,倒是没听说过,祖传的?”
“正是学生祖传的。”曾葆华答道。可不就是祖传的,只不过是另一世祖传的。这一世的亲爹,勇武是有,但枪术平平而已。要是武艺高超,也不至于据守燕山时打得吐血,伤了元气。
“学过刀法吗?”
“学过最基本的架子式,就是军中那些普通招数。”
“嗯,那好,我先看看你的枪术,再查遗补漏指点下。十三天后就要御前阅武比试,现学刀法也来不及了,就在你的枪术上更进一步吧。”
看曾葆华在院子里耍了一套枪术后,王又山默然许久才说道:“十三郎啊,你这六合枪法自成一家,应该兼收了多家枪术精髓。虚实兼备,刚柔相济,出招时锐不可当、虚实相生,回撤时迅疾如风、追之莫及,真的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啊。你也下了一番苦功,起码有十年以上的功底。”
“是的王师,我五岁时就开始练小架式。”
“当年王公(王晏球)跟贤明公(王彦章)是莫逆之交,某常伴在身边。有一回,贤明公兴致大发,向我详细讲解了他枪法的精髓。当时他说,‘吾征战沙场,不知那一日就马革裹尸,枪术也随我而去了。今日有缘,将枪术精要传于你,省得失传了’。而今你拜在我门下,又自幼习枪,真是天意!贤明公那名震天下的枪术,不该绝于世!”
“谢王师恩德!”曾葆华大喜道。王彦章的枪术,真是当世最强,他凭借一柄铁枪,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战败被人生擒,坏了英名。可是那关云长不也是英雄一世,最后走了麦城,被两小人给生擒了。
王师说得枪法精要,必定是王彦章总结数十年沙场的经验,都是生死之间的领悟,极其难得。自己的两世从小习得六合枪,虽然是集多家枪术之大成,但是实战经验却被减弱了。能得到王彦章铁枪术真传,正好弥补了这一最大的缺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承唐启明 最新章节第二十章 众前尽显少年狂(一),网址:https://www.at888.net/331/331217/2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