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汉隶体字,工工整整写满了一整张左伯纸,密集而不乱,间距控制得当,字体方整平正。>
《熹平石经》是汉隶成熟期中方整平正风格的典型代表,标准的古隶,用笔讲究方圆兼备,刚柔并济,端美雄健,雍容华贵,恢弘如宫殿庙宇高楼。>
而程英的汉隶可远观,却不可细究,显然只得其表面,未深得要髓,下笔之力虚于浮表,未能力透纸背,这就导致整幅作品像是一个花架子,空有其表,实则绵软无力。>
程英犹不自知,写完后,满意的打量了一眼作品,发现胜似往日,见华使君和赵文渊在背后,赶紧侧开一个身位,拱手笑道:“在下拙作,见笑了。”>
华使君淡淡说道:“不错,已经初窥门径,力道须得足一些,蔡邕的字重在势,你以得其形,已然不俗。”>
赵文渊一眼就看出了弊端,待细看后,不禁露出一丝嘲笑,对华使君的点评不以置理,这等俗字,说是书法,倒不如说是画作,乃是画字。>
而另一边,萧钦之也已经写好收笔,程英随着华使君与赵文渊一同移步前来,远见纸上写了一首陌生的五言诗作,名《登无锡枫林渡-咏怀》。>
赵文渊双手将诗作张在胸前,当即诵读道:>
“潇潇落叶枫,飒飒秋风同。”>
“角逐春万里,深藏阔与红。”>
“三十逢河西,四十又河东。”>
“人无一世青,莫欺少年穷。”>
诗作吟诵完毕,赵文渊目露精光,看向萧钦之,当即大赞道:“好!当真是好,比你先前的三首都要好。三十河西,四十河东,人生际遇,孰能难料,或起伏,或低沉,当如这枫林渡口落叶枫,落魄于春风中,难与万花争艳,然而待繁花落尽时,却能与秋风共起舞,方才露出阔与红。”>
“人无一世英明,也无繁华一世,起起伏伏皆过客,岂可看低少年乎?少年意气,载负雄心,厚积薄发,动须相应,亦如这落叶枫与秋风共舞,自当喊上一句‘莫欺少年穷’,此谓之大善矣!”>
萧钦之拱手行礼,谦逊道:“赵长吏谬赞了。”>
华使君睁着一双老眼,目眦欲裂,颤抖的嘴唇,瞪向了萧钦之,不可置信,他怎么敢?>
赵文渊看过了诗,自然明白萧钦之现在的心境,以及要表达的愤慨,暗道:“华氏狗眼看低我北人,此番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只怕此诗一出,华氏声望大跌,若是萧钦之以后出人头地,华氏将被人耻笑一辈子,便踩上一脚,好教南貉子羞愧。”>
瞥了一眼华使君,添油加醋,言道:“萧钦之,你凭此诗一首,可扬太湖雅集。”>
华使君和程英未想方才点评《熹平石经》时,赵文渊一言不发,此时端着萧钦之的诗作,却是长篇大论,极尽夸奖之词,异常意外。>
程英连说道:>
“较的是书法,如何?”>
赵文渊抿嘴含笑,一时激动,单就顾着自己欣赏,却是忘记还有两人,只一眼扫过整幅作品,顿时心惊,不免又赞叹道:“此楷书,独树一帜,自出心意,极好。”>
听了这首诗,外加赵文渊的指桑骂槐,华使君心中郁结不散,一阵翻涌,似有血气溢出,又吞了回去,只见笔画圆润、厚重且饱满,从钟繇的楷书中来,又区别于当世的楷书,当得是自成一派,与《熹平石经》相比较,结果不言而喻。>
蓦的,华使君有感天地晃动,却是被侍女扶着坐下休息。>
当然,萧钦之的颜楷才的三分功力,眼尖的赵文渊自是看出,点评道:“虽是出新,但功力远远不够,用笔肥厚而不均,内含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晋之寒门崛起 最新章节054、被气吐血了,网址:https://www.at888.net/356/356373/53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