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薜奎,只管向前走去。>
众臣早已经跪倒在地,口称:“太后万岁万万岁!”>
杨媛跟在太后身边,一起进入太庙,心中却想起早起服侍太后更衣时,心中的惊骇之感犹在。记得当时自己问太后,为何身着帝服,太后笑道:“我纵然是不肯称帝,却也是要天下知道,要千秋万代知道,这帝位我非不能也,而是不取也!”>
祭庙开始,鼓乐大作,一曲终,礼直官奏请登坛,前导官前面引路,大礼使引导礼仪。皇太后刘氏初献如仪,然后是皇太妃杨氏亚献,最后则由皇后郭氏终献。>
从来祭庙,都是由皇帝初献、诸亲王亚献终献。后妃祭献,三祭皆由女子为主角,这却是本朝开国以来的第一次。>
祭献完毕,太后更换衮冕,登上大安辇,教坊吹奏着钧乐,然后起辇回宫,鼓吹由南薰门而入宫。次日,百官换去大礼袍,以寻常官服入朝,由赵祯率领着向太后称贺,并为太后上尊号为“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太后的尊号,如历代皇帝的尊号一样冗长,其中数词,一般也只用于皇帝尊号之上。太后赐宴,加恩百官,君臣同乐。>
三日后,延续太后祭庙之仪,皇帝祀先农坛于东郊,亲耕籍田,大赦天下。太后令群臣为皇帝上尊号为“睿圣文武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
太后的尊号有“慈”字,皇帝的尊号有“孝”字,正应着母慈子孝四字。>
自从太后首次在太庙祭献时穿上了皇帝的衮冕之服,此后上朝,再不换回太后翟服,都以是龙袍冕旒而临朝,制赦诏书,都不再称“吾”而改称“予”,一时中外议论纷纷。>
直到三月中旬,文武百官上朝时,珠帘之后不再有人,赵祯下旨,太后身子不豫,自今日起免朝,所以奏折直送大内。>
宝慈殿药香袅袅中,但听得赵祯轻读奏章的声音,太后轻轻地咳嗽了两声,赵祯忙放下奏折,关切地问:“母后,怎么样了?”>
太后咳了好一会儿,才道:“夏州赵德明听说快不行了,怕是将来由其子元昊继位,听说此人骄悍难制,你要小心,及早将他按下去。”>
赵祯应声道:“是,儿臣知道了,母后,还要继续读下去吗?”>
太后叹了一口气,正欲点头,忽觉精神不支,闭目向后一仰:“不必了,这些奏折都是我管得了一件十件,管不了百件千件,这些将来都是你自己的事了。只要掌握为君之道,这些具体之事,你自会处理。”她想了想道:“官家,你把贞观政要第一卷,为君之道那里再背给我听听。”>
“是。”赵祯低声背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太后点了点头:“嗯,你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一段放在开卷第一页吗?”>
赵祯点了点头:“记得母后在儿臣幼年时便询询教导,为君之道,当首先懂得制欲,纵欲则扰民,扰民则乱政,乱政则天下危矣!”>
太后睁开眼睛,点了点头,道:“你扶我到窗边坐下。”>
赵祯和杨媛连忙一左一右,扶着太后到窗边榻上,太后斜倚着榻,令赵祯推开窗子,遥望着后苑,直至远方。>
良久,才长长叹了一口气:“江山如画,这山,这水,这天下,以后都要官家来承担了!”>
杨媛取了一件毯子,为太后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圣令(合集) 最新章节第23章 帝服祭庙,网址:https://www.at888.net/374/374203/100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