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庭这帐面上的欠税数,因为年岁长久越欠越多,若遇上民灾荒年,当时百姓早逃个精光,哪里收得上来,有许多便成了死帐。现在大赦令一颁布。许多逃税去了外地流亡的农民,便都陆续回家,开垦耕地。到了年底,户部得报的百姓户数开垦数与赋税反而比往年增长了许多。>
修玉清昭应宫,对外的名义是宣扬为皇帝求子。最后,却也渐渐成了赵恒的心事。这“求子”二字,也不知道何时是何人先提起,但是却隔三岔五,就有人在赵恒耳边提起,时候久了,不能不影响到赵恒的心态。>
大约是在沈氏进宫一年多以后,刘娥发现有些异样。赵恒一直以来与她亲密无间,纵然后宫妃嫔再多,他也不过应付一二,大部份时间还是宿在她这里。但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赵恒好像好几次都因为朝政繁忙而没有回来。>
夫妻之间若是极亲密的,有任何变化,只要留意,就会有蛛丝马迹留下。刘娥觉出异样来,也不说什么,只叫雷允恭细去打听。过了数日,果然打听了出来。却是赵恒这几日,以朝政繁忙为由没有回嘉庆殿,但却临幸了沈才人。>
那沈才人闺名令仪,今年才十五岁,正是青春年少,意气飞扬之时。之前的那场立后风波,沈才人作为当事人,自然也是清楚内情的,她怀着当皇后的心进宫,就不会有屈人之下的心。只是如今她也不过是区区才人,当务之急,自然是获得皇帝的喜欢。>
只是她进宫数月,皇帝不过偶来看了几次,却只有刚进来头几日有所临幸,此后顶多赏赐些东西,却没有多加关注。让她不由心中有些焦急。思来想去,不免疑心到刘德妃身上去。想着必是她忌惮自己,因此才阻止皇帝看到她。>
但是以她怀着要当中宫皇后的野望,怎么也不可能学徐氏与小陈氏那般经常去花园或者别的妃嫔处希望能遇见皇帝。这样的话,纵然得了宠幸,只怕要在将来的名声上留下污点。>
因着宫中之前出过一位陈贵妃,虽然她人已经不在了,但宫中还是有些避忌,就称呼现在的这个陈氏为小陈氏或者小陈娘子。小陈氏听了这事,还在她面前抱怨过一阵。但也恰恰是这件事,提醒了沈才人,让她看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那位传说中的陈贵妃虽然早夭,但位份犹在如今得宠的德妃之上,据说她是因为爱书成痴,经常在秘阁看书,以致于秘阁不小心走火的时候还未发觉,不小心被火烧伤,以至于香消玉殒。皇帝为了救她性命,在她伤重时特意封为贵妃,还是没能够保住她的性命。>
沈才人虽然觉得这位陈贵妃未免太傻,失去了天大的福份,但也给她一个启发。更何况她也打听过,如今宫中内宦之首刘承规,就是个爱书之人,据说陈贵妃能得宠,也与他在皇帝跟前引荐有关。>
于是她就去了秘阁借书,虽与刘承规遇见几次,借故攀谈,但见刘承规神情寡淡,反应木讷,几次以后,她就不再从这方面打主意了。但却也打听到,皇帝经常会来秘阁看书。她打听了时间,故意在前两次皇帝将至时,匆匆避开。最终却在第三次时,因着“沉迷书中内容”而延后了一小段时间,及至皇帝出来的时候,才“避之不及”相遇了。但她并没有借此攀谈,反而是匆匆辞别。>
一来二去,皇帝就渐渐对她起了兴致,后来又遇上几次,就谈些书上的内容,恰一日下雨,她与皇帝都在秘阁,那天下午听着雨声,闻着香气,皇帝在秘阁中临幸了她。此后或召她去万岁殿,或在早朝后与她偶试云雨,一来二去,竟有了几分意动。>
赵恒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膝下却是无子,任何一个男人也不免会为此心焦。朝臣的进谏,身边近侍的哄劝,让他起了蠢蠢欲动的心思。>
他对自己说,他只是想要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圣令(合集) 最新章节第26章 后宫生变,网址:https://www.at888.net/374/374203/75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