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重之地形最为有利,而此处的山水风脉正与之吻合,陵区东南有锦屏山、青龙山、金牛山、黑觇山、少至山、白云山,诸峰挺拔直立,地势高耸,西北一道洛水,潺潺东流。>
此次修陵,由丁谓为山陵使、雷允恭为山陵都监,动用数万民夫,日夜赶工,务求早日为真宗安陵。>
丁谓为山陵使,只是前期策划,安排人手罢了,这是他做熟的事,所以只是开始的时候来过一次,因朝中事多,后头就是留下人来及时回报罢了。雷允恭初到下面任职,刚开始的时候颇为上心,头几日甚是勤勉,每处地方都亲自实地看过,各种细节都要过问,务求做出成绩来,甚至还有几日住到工地上。只是他那群义子徒弟,哪个不是抢着要奉承他的,又有当地县令得知他到来,忙上赶着为他修好住所。这高床软枕一卧,就懒得动了,只叫人过来禀报一二罢了,只是钱银往来,都要在他手中过。没多久就捞了许多来。>
但他也是一心想着这里头出成绩的,这日判司天监邢中和来同他说“山陵上去百步,风水如汝州秦王墓一样,法宜子孙。”他顿时就上了心,立刻就拉上邢中和去勘测了地形,当下兴兴头头地赶回京中,入宫来见太后。>
刘娥听得他说:“判司天监邢中和说,此处法宜子孙。奴才想先帝嗣育不多,若令后世广嗣,休妨移筑陵寝,太后以为如何?”>
刘娥眉头一皱:“允恭,当日我不派你为山陵都监,就是怕你这自作主张的性子。陵寝所在,是先帝在位时由数次派钦天监所勘定的,如此重大之事,岂可随便更易?”>
雷允恭忙道:“太后,奴才认为,改迁陵寝,若能使皇家广得后嗣,岂非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太后何必迟疑呢?”>
刘娥问他:“这事你确定吗?”>
雷允恭信誓旦旦地说:“奴才敢拿身家性命担保,此事有百利无一害。”他话说得虽响,其实却是瞒下了一大半,其实那一日他与邢中和勘测地形时,邢中和虽然曾说过山陵上百步是处佳穴,却也说看其地形,怕是下面有乱石山泉,那就不成。>
雷允恭本就是一颗极想立功的心,只听得前半截,便心里美美地打起算盘来,这实是个天大的功劳,他若把这件事办成了,一个都监的位置就当是他的了。以后若皇帝多生子孙,将来更会记起他来,说不定也能如刘承规一般,死后得谥,配享宗庙呢。>
他本就是知进不知退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与丁谓交好,见太后毫无着恼之意,就完全忽视了太后态度下的心思。如今也只想着好的一面,却不理会邢中和的警告。就直接对邢中和道:“你尽管施工下去,我立刻走马入宫禀报太后,如此好事,太后必然允许!”这边直接进宫来禀报。此时见刘娥不许,急得不顾前不顾后地随口夸大起来。>
刘娥听他说得天花乱坠虽不甚信,但宜子之事,也正中她的心。她于土木之事并不明白,想起山陵使丁谓曾经负责监造玉清昭应宫,他必是个中行家,便道:“此事你且去问山陵使丁谓,看他有什么表示?”>
雷允恭连忙去告诉丁谓,丁谓虽是名为山陵使,但他此刻身为宰相,百事劳心,这陵寝之事,并没有太在意。见雷允恭来说移陵之事,他是个行家,心中已知不妥,定陵之事,必要反复勘测,岂可不勘不测,说改就改。但是他要把持朝政,没有雷允恭在宫中回应亦是不可能,也不好得罪雷允恭,只是含糊地应了一声说:“此事还是请太后做主,下官也没什么意见。”>
雷允恭跑回太后宫中时,禀报山陵使已完全同意移陵的主张。刘娥哪晓得他竟如此大胆,想着丁谓精于此道,他也同意,自然是无事的。>
于是按着雷允恭的主意,在新选的陵址上开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圣令(合集) 最新章节第11章 皇陵之案,网址:https://www.at888.net/374/374203/88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