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职属应各司其职。”>
“如此岂不是要新设一个部门?”>
“官家说的对,比如叫文宣司,统管全大宋出版刊印及宣传忠君、爱国、抚民及对外事宜,于国家稳定>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莫大的好处。”>
赵祯沉思良久,“以前从未有过。”>
林近道:“这是为臣钻研许久的心得,治国不止是只让子民丰衣足食,思想上同样要让子民一致认同。”>
赵祯闻言一怔,“治国安邦。”>
林近想了想才回道:“只是说文宣!”>
赵祯显然来了兴致,“朕要听治国。”>
林近就知道只要自己进宫,肯定又要被赵祯追着刨根问底的问。>
林近无奈只得说道:“这是不同于此时的官僚制度,是人尽其用不养庸才的制度,或者对解决冗官冗政有点用处。”>
赵祯听到他这样讲也来了兴趣,毕竟大宋此时虽岁入颇丰,但是钱都用来养闲人了,而且越来越养不起。>
“是何种制度?”>
林近回道:“与大宋此时也没有多大不同,而是更注重于专门人才负责专门的事务。”>
“比如三司,这就需要专业的人才能胜任,普通官员去了三司,国库只会越来越穷。”>
“再比如大司农,非精通农事者担任此职业司便是误国,更是冗政。”>
赵祯闻言面色一沉,“你是质疑朝廷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当?”>
“非是选拔的方法不对,而是根本没有这种的人才,就如我那工坊想招聘一个懂工匠之事的读书人,半年时间我未曾遇到一个,大宋本就缺乏这种人才!”>
赵祯面色仍然不善,又问道:“你的意思朝中官员皆不合用?”>
林近既然话已说出口,即便赵祯不高兴他也不会再改口。>
“做做糊裱匠刚好可以,若想大宋更进一步是不可能的,长此以往冗官冗政会越来越严重。”>
赵祯问道:“你所说的制度如何对待冗官冗政?”>
“官家觉得,读书人会去学工匠之学吗?比如农事,大司农需要做的是如何改进农具,如何改良品种,如何让大宋粮食足够用,官家觉得他们做的到吗?”>
赵祯道:“许多大臣做的还是很好的。”>
林近笑道:“那是他们会用人而已,如果无人可用呢?朝廷如今的科举便是培养会用人的官员,但是却没有足够多的专业人才给他们用。”>
林近这样说,赵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从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
“致远的意思是科举要改革?”>
林近想说应该作废,但是他不敢。>
“非也,臣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才能解开目前的困局。”>
“什么办法?”>
“开设专科书院。”>
“什么是专科书院?”>
“比如学农事,算学,商业,冶炼,建筑,治水,军事等等,这就是专科。”>
林近此举无疑是要将后世的大学搬出来。>
赵祯惊讶道:“你是要开百家学说?”>
“臣只是想为大宋开万世太平!”>
赵祯闻言有些吃惊林近的想法,万世太平自己当皇帝的也只是做梦的时候想一想。>
“你所言另设专科书院千难万难。”>
大宋的读书人其实也不少,如上次通过参加发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第一匠户 最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大宋皇家书院,网址:https://www.at888.net/374/374216/15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