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看来,开拓西域就是浪费钱财,有这些钱财还不如去组建商队,多从西域商道上赚取财富才是正经的,而且开拓诸夏还需要大量迁徙百姓。
这对于王荆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一直以来他都是压制这些人,推行开拓西域的政策。礼记则是为其找到了一个政治支撑,实际上就是供养学派的复仇论。
西域以前是匈奴的地盘,对西域进行大力支持。在击败匈奴之后,自然要占据这里,同时对匈奴要继续压制。
王荆在很多时候都借助礼法来压制法家,但是很多时候也觉得礼法过于繁琐,他属于那种对他有用就是好礼法,对他没用就不是,因此在《礼记》成书之后,他就开始对《礼记》进行删减。
儒家大儒戴圣将编纂好的《礼记》送到王荆那边审核。
王荆在看了这《礼记》之后,对于其中一些礼节也觉得太过繁琐了。就比如祭天,礼记上面要求,要提前三个月进行斋戒沐浴,这简直就是在乱搞。
朝廷事务那么多,三个月进行斋戒,那这三个月取消一切庆祝或者酒宴,根本不现实。但是若不进行斋戒,又显得不重视。
特别是祭祀对象是昊天文王,自己家的老祖宗。王荆想了一下,老祖当年也对这繁琐礼节不耐,于是就下令,将三个月斋戒改成了七天。一下子将时间削减了九成还多。
然后又下令将其他的繁文缛节进行修改,或者简化程序。毕竟若是全部都按照这《礼记》上面的来,朝廷一年下来时间都浪费在这些礼节上了,正事怎么呢办?
同时对葬礼也尽量追求简化。从邦周时期开始,诸夏对丧礼都有一套严谨的礼仪,并且推崇死后要与生前同等。
也就是说生前怎样生活,死后也要照旧,再加上孝道的推崇,到了大乾一统天下后,天下承平,天佑之治以来,百姓富足,民间已经兴起了厚葬之风。
若是长辈过世,子孙不厚葬,就被视为不孝。百姓长此以往,压力很大,甚至富足之家,一场葬礼之后就变得赤贫。
而皇室自从先祖子珏以来就推行薄葬,陪葬品只有美玉一块再加上书写一生功过的竹简或者青铜器。因此对丧葬之风很是看重。
这一次王荆就要以礼记的方式将简葬推行开来。甚至若是后世皇帝违背简葬,大臣或者宗室都可以依照礼记反对。
按照周礼,诸侯王或者天子薨逝,要有小祥礼、大祥礼以及最后释服。
小祥是父母逝后一周年也就是第十三个月,大祥是逝后两周年第二十五个月,加起来就是三年。
这三年就是服丧期,在这个期间一切衣食住行都有不同的规定,比如不能穿华丽的衣服,不能吃辛辣、肉食,不能喝酒,不能举办宴会歌舞等等。
真实历史当中,东汉末年的袁绍就是服丧三年,而且还是在父母坟墓附近结庐而居三年,然后才得到了天下楷模的称呼。
若是按照这《礼记》上记载的来办,皇帝是不是也要服丧三年?皇帝驾崩,大臣是不是同样要服丧三年?
如此长的丧期简直是丧心病狂,对天下百姓都是折磨,王荆直接就将丧礼改成了以日代月,同时还进行了简化,将丧礼简化成了三十天。
如此一来,皇帝驾崩,天下也只需服丧礼一个月。而天子丧礼才一个月,百姓丧礼你敢超过一个月?超过就是僭越。
此外对于天子皇陵也进行了严格限制,不许厚葬,顶多允许烧制一些兵马俑充作陪葬,皇帝生前也不允许修建皇陵,以免皇帝好大喜功,给自己建了一座‘金字塔’。
皇帝驾崩后,最多一年后下葬,一年时间再怎么建设,皇陵规模也不会太大。
对于《内则篇》王荆更是非常反感,这里面的记载实在是太繁琐了,包括了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最新章节第344章 礼法之争,网址:https://www.at888.net/403/403748/39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