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锋汉起_第四百八十九章学宫建成(2/3)_网游小说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扬锋汉起 > 第四百八十九章学宫建成(2/3)

第四百八十九章学宫建成(2/3)

上一页扬锋汉起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这条奏疏给了杨安玄改变九品中正制取士的借口,杨安玄在治内大力推广儒学,让适学的孩童有机会入学,就是要得到最广大百姓的支持。

杨安玄准备通过科举制来取士,改变数百年来取士的方式,这无异于与世家门阀宣战,除了要手握绝对的权力外,仍需万分小心。治大国如烹小鲜,稍有疏忽可以引发大变。

近两年间,杨安玄不断通过书信与远在曲阜的岳丈孔懿探讨实施科举制的可能性。



懿肯定了杨安玄通过策试取士的设想,并告诉杨安玄在汉代便对举荐郡国举荐的贤良采用策问的方式进行考试,当然寒门百姓几乎没有资格被举荐的。

及到魏文帝用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通过出身、品德等方式取士,由于魏晋时士族势力强大,最终变成了士族把持朝廷取士的通道,堵塞了民间取材的道路。

孔懿劝告杨安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不要废除九品中正制,而是同时施行科举取士,并将科举取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士族,一部分面向寒门及普通百姓,把握好两者的占比,这样矛盾会减少些。

杨安玄知道任何改革都有着风险,科举制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等到自己问鼎天下才可能放开手脚施为,眼下只能通过学宫的建成做些尝试。

下定决心后,杨安玄有意通过平日交谈,把科举取士的想法传出。

辛何、孔鲜以及寒门出身的官吏都大力赞同,认为开取士先河,足以载入史册;而门阀士族的官员一片反对之声。

众人皆知科举制优于九品中正制,那么随着时间推移,极可能取代九品中正制,让士族的权力旁落。

赞同也好,反对也动,杨安玄的决心已定,只等学宫建成后借势施为。

得知学宫建成,杨安玄欣然道:“百年树人,推广儒学是利国利民大事。正月初六,愚与诸公一起前往学宫参观。”

…………

襄阳学

宫选址在城西南,占地八百余亩,土地原是襄阳刘家、张家所有。

得知杨安玄有意在此修建襄阳学宫,刘家和向家都表示愿将土地相赠,杨安玄以地易地,在中庐县以双倍土地交换,并应允两家可各选两名子侄随杨愔等人一起在弘文庄中就学。

杨安玄在弘农庄中为儿子以及麾下亲信子侄办学之事众人皆知,无数人想挤进这个圈子而无门而入,这两个名额无异于送了四个直上青云的机会,刘讷和张波笑得合不拢嘴。

襄阳世家以刘、习、张、向四家为首,刘家原本居首,如今已悄然改变。习家因习辟疆得杨安玄重用,逐渐后来居上,成为襄阳门阀的领头羊,而向家家主向畴在杨安玄率军攻打姚秦之时暗通刘裕,事后被发现,为保家族饮药自尽,向家害怕杨安玄报复,逐渐迁往扬州,向家的地位被庞家所取代。

说起庞家不少人羡慕,庞家在襄阳士族中毫不起眼,因为跟岑家的关系在杨安玄取襄阳的时候相助,事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子侄优先入仕,西市拥有的铺面与刘、习两家相等,庞清在官府的情面比刘老爷子还大。

得知杨安玄答应刘、张两家可送子侄入学的消息,庞清写信与习辟疆商议,两人决定捐赠学宫粟米十万石,钱五十万,杨安玄许诺两家各选一人入学。

学宫自义熙七年开始筹

建,历时四年已初具规模,站在学宫正前门的牌坊前,孔鲜激动地介绍着,“按主公所说,学宫坐北朝南,东西对称……”

众人亦步亦趋,跟着孔鲜走过三丈多高的牌坊,过棂星门,走过“登云桥”,东西两边各有一排房屋,供来访之人歇息;进大成门,是青砖铺地的大广场,足以容纳千余人,四周有长廊将广场围住,正对面两层高楼大殿飞檐翘角,雄伟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扬锋汉起 最新章节第四百八十九章学宫建成,网址:https://www.at55.net/406/406362/491_2.html 沙雕视频
上一页扬锋汉起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