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锋汉起_第四百九十七章战与非战(2/3)_网游小说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扬锋汉起 > 第四百九十七章战与非战(2/3)

第四百九十七章战与非战(2/3)

上一页扬锋汉起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食的田地不得少于百分之九十,为防谷贱伤农,官府还对粮食采取最低价收购保护。

在保证缴纳粮税和自身口粮所需外,鼓励百姓栽种瓜果、菜蔬以及豆类。汉时便从西域引入了胡瓜、蚕豆、青葱、大蒜、胡椒、芝麻、葡萄等作物,以及马食用的苜蓿,杨安玄有战马三万匹,所需的草料不是少数。

平灭仇池,有不少精通栽种西域作物的农人,杨安玄把他们分散在各地,让他们指导当地百姓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栽种这些经济作物。

今年的重中之重是增加棉花的栽种面积。棉服的保暖性能已得到了检验,杨安玄决定由去年试种的千亩变成五万亩。

按去年亩产二百斤计算,五万亩可产棉千万斤,将士们所用的棉衣、棉帽、棉鞋整个一套约需十斤,二十万将士需二百万斤左右,加上棉被所需也有节余。

军中无需这么多的消耗,所以杨安玄决定对民间散量销售外,还准备纺线织布,推出棉布。

棉布的出现应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棉布轻柔保暖、贴身透气,必然取代麻布和葛布。

上兵伐谋,杨安玄捋着胡须思索,要怎么样利用棉布的出现打一场经济战争,主要目的不是对付刘裕,而是北面的魏国。

杨安玄考虑是灭国之战,新息城城南吴家村的吴陈氏却在盘算着一家人的生计。

小叔吴壮去年年底成亲,家里出聘礼、建新宅,加上儿子吴元入学庠读书,家里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去年棉坊做工,自己与小姑得了二百斤粟米,算是补贴了一下家用。

年前有人上门为小姑子提亲,吴陈氏想着姑嫂关系好,总要替她准备些嫁妆。家中小姑嫁出门,妯娌娶进门,劳力没减,只是吴王氏太过精明,将来恐怕少不了争吵,指不定哪天就要分家。

今年二月,官府派人来问家里想不想种棉田,丈夫在军中,照顾他家,最多可种四十亩棉花。公爹种了一辈子地,认为种粮才是正业,不肯种那些不能填肚子的东西。

吴陈氏嫁到吴家八年,第一次与公爹红了脸,一定要将四十亩棉田的份额全部拿下,气得公爹要与她分家。

吴陈氏咬牙不松口,小姑子在一旁帮腔,公爹才恨恨地道:“今年分开算,到时填不饱肚子不要来找仆。”

棉花种植要充足的水源,淮河两岸的农田都种起了棉花,吴家的四十亩地就在淮河北岸。棉田有人专门指导该如何栽种,公爹和小叔不愿前来,吴陈氏听得很用心,小姑子吴梅是个有心人,跟在她身边学着种棉。

四月,丈夫吴雄从荥阳归家,官府奖给他五十亩地。吴雄在荥阳立了功,升任了什长,回乡之后可以到郡军中担任队率或者到乡里做个游徼。吴雄想着在外两年,对家里没有帮附,便选了在乡里做游徼。

丈夫归家,吴陈氏有了主心骨,把自家的田地交给公爹和小叔耕种,自己带着小姑专心打理四十亩棉田。棉苗渐渐长大,按照前来指导的官吏所说排水、施肥、灭茬,看到棉苗开始结花,心底满是期待。

从四月份开始,淮河边就开始兴建作坊,吴陈氏听说今年棉田增了二十倍,河两岸除了成片的棉田外就是密密麻麻棉花作坊。

去年那个杨管事又来了,带了果点来村里挨家挨户地招工,去年村里做工的人不过十几个,要求是军中将士的家眷,今年就没有这个要求了,凡是愿意去的都行,工价与去年相同。

吴陈氏和小姑的手巧,去年做的活计又快又好,杨管事还对这个聪敏的妇人有印象,问她愿不愿前去,今年人手多,让她做个工头,每天给粟米二十斤。

妯娌吴王氏有些眼热,要是她早就答应了,嫂子还在犹豫什么。

吴陈氏早就打听过了,像她这种自家栽种棉花的人每亩棉田交二十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扬锋汉起 最新章节第四百九十七章战与非战,网址:https://www.at55.net/406/406362/499_2.html 沙雕视频
上一页扬锋汉起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