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锋汉起_第四百九十八章试行科举(2/3)_网游小说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扬锋汉起 > 第四百九十八章试行科举(2/3)

第四百九十八章试行科举(2/3)

上一页扬锋汉起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阳,数年未离开曲阜,兖州、司州、雍州的变化不小:官道拓展平整,三十里一处驿馆,往来客商不断,村庄相连,田间到处都是劳作的农人,好一副繁庶景象。

孔懿回忆起青年时游学四方,常常数十里甚至数百里不见人烟,与眼前景象对比,真是换了人间。

一路边走边看,孔懿甚至离开官道有意前往边远的小村镇,看一看那里百姓生活的状况,问一问当地民风民俗百姓疾苦。

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孔懿真实地感受到在杨安玄的治理下,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了许多,至少不会吃不饱肚子,四处流离逃难了。

身边弟子感叹道:「雍公有经天纬地之才,希望他能早日结束乱世,将太平盛世带给全天下百姓。」

孔懿听出弟子话语之外的意思,一路行来这样的话语他听到不少,乱世出英雄,安玄已经展露出问鼎天下的能力和实力了。

五月底,孔懿带着弟子来到襄阳,直接要求前去学宫参观。杨安玄、孔鲜等人领着他在学宫中细瞧,孔鲜介绍着每一处的用途。

参观过学宫后,孔懿叹道:「安玄此举当载入史册,先祖当年的梦想能在襄阳学宫实现,愚为天下读书人谢过安玄。」

说着,孔懿整衣向着杨安玄恭恭敬敬地揖了一礼,旁边郭高等人跟着孔懿一样,躬身朝杨安玄揖礼。

众人来到清墨轩歇息饮茶,孔懿断然拒绝了山长的职位,称自己在曲阜亦有数十名弟子,不能前来襄阳授学。而且郭高将学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山长非他莫属。

杨安玄暗松了口气,其实孔懿心中明白,襄阳学宫以后定会成为儒学的丰碑,自己若做这个山长,学宫出来的学子是姓孔还是姓杨。虽然他与杨安玄是翁婿,但涉及权力父子尚不能相容何况翁婿。

不过孔懿答应每隔一年来学宫讲学三个月,顺便到学宫看看书,学宫收藏的那些书籍让他眼热不已,届时他会带孔府的弟子一起前来交流学习。

孔懿提了个建议,他认为学宫不同于学庠,如果连蒙童都教授的话就达不到学宫的目的。在杨安玄的大力推广下,如今县县都有学庠,有的郡中甚至有学院,基层教育完备,如果学宫也收录蒙童有些大材小用了(当时构思有误,借孔懿之口改进)。

这条建议得到郭高、王志等人的赞同,杨安玄从善如流,决定广业堂除了杨愔等人外不向外招收蒙童。学宫主要在崇志堂招收有一定水平的学子,人数增至一千二百人。

修道堂则专为大儒弟子和学庠教师开设,修道堂的学生亦可兼任崇志堂的教师,招收四百人。学堂留有一定的空缺,可以让后来者有就学的机会。

学生通过考试录入,也可由各郡县学庠推举优秀的学生入学。杨安玄提出,各州选送的学生不应有汉夷之别,治下皆是百姓,鼓励各族子弟入学。

孔懿鼓掌赞叹道:「先祖曾云有教无类,安玄得之矣。」

与郭高等人商议后,襄阳学宫决定六月十八日正式启用。学宫内有郭高、淳于综、祖伟(原祠部郎中)、王志、陆明、陈达等知名大儒十七人,他们的弟子和朋友有六十八人,可谓人才济济。

淳于综多次写信给杨安玄要求回襄阳学宫教授,杨安玄只得答应;便连梁州别驾冯立也表露出愿弃官入学宫教授弟子之意,杨安玄忙去信称「学而优则仕」,为官一方也可教授弟子造福百姓加以安抚。

襄阳学宫按照古礼,进学学子只需束脩数条便可入学,对于家贫之人学宫免费发放书籍、纸笔等物。崇志堂每月一试,按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成绩奖赏粟米四石,中等为二石,下等则无,连续五次考试为下等,失去就学机会

;每年有一次升堂策试,合格者升入修道堂学习;修道堂的学生每月六石粟米,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扬锋汉起 最新章节第四百九十八章试行科举,网址:https://www.at55.net/406/406362/500_2.html 沙雕视频
上一页扬锋汉起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