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给了他,尽管表面上不说,但楚成还是很感激边风的,毕竟这个年轻人帮他完成了一直以来的梦想。而到手的这几个歌手,还是有着相当的潜力可以挖掘的,如果说有遗憾地话,那就是他没有能劝说的边风灌制唱片,还有就是没有签下吴双华。
但边风提议到他的唱片公司来,他觉得似乎两件事都有了转机,因为边风一进门就破天荒的说要借用一下他的录音间,但是并不要伴奏人员。楚成已经习惯了他的惊人之举,在录音间摆放好了最好地乐器,而后退了出去,争得了边风的同意后,叫了一些旗下的歌手及乐师在外面听着。
在录音间里的边风是看不到外面众人的,笑眯眯的摸了摸陈列在各处的乐器,拿起了一把吉他,边慢慢的拨弄着琴弦边整理头脑里的乐器,在获得了火焰战衣后,随乾达婆能力移植过来的记忆也一并获得了激活,他对自己地能力也有新地体悟。
乾达婆之所以被成为乐神,不只是因为她可以弹奏出优美的乐曲,更重要地是可以以乐音为武器保护自己并攻击敌人。边风现在为难的倒是如何在不造成人员伤害的前提下,将优美的音乐弹奏出来。脑海里的那些乐器是绝对不能用的,否则的话,不要说这些凡间的乐器必定经受不住巨大的能量而碎成醯粉,外面的听众也必定会音乐所伤。
在香港时,黄帝和李文龙不但告诉了这火焰战衣的来历和一些他们所知的功用,同时更表达了他们的一个猜测,那就是吴双华恐怕也并非寻常人。而是八部众之一的紧那罗地继承者。作出这样的判断,并非只是因为他们敏锐的直觉,更是因为吴双华的歌声太过动听,已经非是人间所有了。
对于紧那罗,边风还是很了解的。之前他以为自己的非凡才能来源于飞天,因为“飞天”传说中飞天能歌善舞,每当佛在讲法时。他们便凌空飞舞,奏乐散花。传说中每当飞天凌空飞舞时全身还会散发出芬芳馥郁的香气。所以又称之为“香音神”,同时又有天歌神、天乐神、散花神等诸多称号,但通过边风查阅了大量地资料后发现,实际上并非如此,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而是乾达婆与紧的复合体。
乾达婆是印度梵语地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达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达婆为妻也。”乾达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地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达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乾达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达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
乾达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达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地飞天。隋代以后,乾达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达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绝世妖娆 最新章节第二十九章 天上曲,网址:https://www.at888.net/103/103083/178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