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
梦之所以为梦,源自心灵的憧憬。花只有绽放,才有可能让芬芳四溢。当美与爱拥有知己,不管身处何方都能听闻到高山流水之音韵。
文学需要灵性,或者说需要灵感。但,创作的冲动必源于生活的实际。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无疑是文学创作的真谛。文学虽无固化的定义,但,文学是人学,这一点至少是可以肯定下来的。文学不仅仅只有娱乐的意义,她应有更为广博的意义,既有现实的,亦有浪漫的,亦或具有批判现实的历史意义。至于文学能否作为灯塔,这与一个民族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习惯有关。我们知道,中外文学巨著,很少有超过《红楼梦》的,而一部《红楼梦》同样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她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都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她的文字文采美轮美奂,而景物与心理的描摹,几乎可用“文心雕龙”,那卓绝的手法,已臻极致,最钦佩最赞叹的语言也无法形容曹雪芹的伟大,他的作品可以说是神级一般的作品。古今中外能达到神级一般的作品的,可谓凤毛麟角。泱泱大国之神州,能否再出神级一般的作品,当然就需要文学爱好者用心来创作了。
怀揣着文学家的梦,却窘迫于环境之恶劣。当然,路是人走出来的,就如鲁迅先生所言,世上本无路,但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了。在记忆中还有句话虽已模糊,但是,却时常从心头蹦出:“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只是我的文学家的梦,发韧于童年时期的异见。那时的母亲被迫去了乡村生活,我们一家也跟著很幸运的居住在了低矮的茅屋,差不多也和杜甫诗人所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般。最早最讶异的,莫过于在几岁的时候,我那么被神马所亲昵,偶尔一天,很奇怪,在我家的木桌上竟然不知是放了一部《太白诗集》。那时那本《太白集》是繁字,但我对封面上的飘逸之诗仙李太白,却心生仰慕。峨冠博带、佩剑、豪饮斗酒诗三百,浪漫的出游,与墨客骚人浪迹天涯,似侠士仗剑保卫大唐帝国……等等,等等,让人除了热血沸腾外,更是希望能向太白诗仙看齐。童年的时光,接触到了一些小人书(工笔连环画),那精美的《三国演义》与《说岳全传》等等,幸好没被毁掉,大概那时的外祖父在乡村颇有人望罢,所幸,图书没被查抄走。这几套精美的连环画大概在现在是无法见到了,因为那善于精妙的工笔画画家早已作古了,大概没有留下传人罢。这也算是文化范畴呢,只可惜有些东西被当作封资修祭了地仙了。因为《太白诗集》,因为精美的工笔画连环画图书,在我的心里对文学就扎下了很深的根,与烙印一般无法抹去印痕。除了这些外,我的母亲时常给我讲神话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呀,《宝莲灯》呀,《白蛇传》呀,等等,使我小时候接触到了玄妙的世界,在无眠的夜里,我时常在想,我会不会和神仙一样飞上天去与七仙女相会呢?我不知道那时候母亲所讲的神话故事,有着文学上所说的阆苑仙葩,但却实实在在的憧憬了一回。梦是实实在在的,但生活有时却也相当的无情。不过,残酷的现实生活,却给了我文学的养分,所以,不曾哀怨,但也没有过多的感激。好象是高尔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吧,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是这所大学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诗仙太白仿佛也在我的落魄窘境里,慢慢隐匿了,而我的生活惟余孤欢,心灵的孤独注解了绝世;通往理想的道路,注定是光荣的荆棘路。
2.绝恋孤独的由来
只是,不是因为心灵的孤独才写《绝恋孤独》的。也看过外国的名著,写得最好的莫过于《包法利夫人》,以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等,等等。至于现代的所谓的《百年孤独》,文学评论界认为是一本名著。只是,我还看不出名著的分量。这在我的思想上旋起了漩涡。因为怀着想超越《百年孤独》的梦想,于是,想创作一本长篇小说来加以证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绝恋孤独 最新章节《》创作漫谈,网址:https://www.at888.net/154/15414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