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众多的机关,防止有人盗墓,而后又守孝三年,这一年,杨涵瑶已快40岁了,王安石也是垂暮老人,等了多年,终是没有再等来朝廷的复起,三年后,王安石在常州去世,终于是等来了朝廷的封号,可这一切于王安石又有何意义?
他这一生,在乎地从来都不是官位,他只是想完成心中的变法而已。临终前,王安石死死地抓住王雱与杨涵瑶的手,口呼着“变法,变法!”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人世。
王安石走了,带着无限地遗憾,可他在常州书院的日子里,与王雱,杨涵瑶二人,一起钻研后世典章制度,终于创造出了一条适合封建皇朝使用的制度,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王安石走后,没一年,吴氏也去世了,杨涵瑶将他们二人送回江西老家安葬,又在常州书院二人居住的堂院树碑立传,造起了铜像,以供后世子孙敬仰。
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改年号元符,这一年杨涵瑶58岁,王雱61岁,杨乐贤53岁。自王安石罢相后,王雱再也没为官,杨乐贤的仕途也是起起伏伏,直到蔡京掌权,才再次受到重要。
此时的北宋朝廷,已开始走下坡路,虽然经济空前强大,但因党争问题,整个国家已不复仁宗,英宗爷时期的风光,民间怨声载道,呼喊王雱复出的呼声一日高过一日。
蔡京自然不愿,可奈何徽宗这个书法家皇帝特别欣赏杨涵瑶,即位不到一年,终于恢复了杨涵瑶所有的封号,把杨涵瑶一家又接入京城,以“老祖宗”称呼,甚至提出要杨涵瑶履行仁宗爷,英宗的遗照,入朝为官,此事遭到蔡京的全力阻止,杨涵瑶也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公元1104年,蔡京开始打击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成派,史称“元祐党人”事件。而在这时,王雱忽然上表朝廷,拿出当年英宗的遗旨,说吴国长公主应遵循先帝遗召,入朝为官。
消息一传出,本来备受打击地“妇女维权运动”再次复兴,为杨涵瑶摇旗呐喊者不在少数。
杨涵瑶两次推托后,在天子第三次下诏后,终于点头应允,以女子之身与丈夫一起同朝为官,开创了千百年来女子为官的先例,成为古代女性政治家的杰出代表。
杨涵瑶入朝为官后,先是为御史台御使,不过因其身份特殊,又教书育人多年,杨涵瑶与王雱一复出,二人的学生们便受到大力提拔,不出一年便与蔡京有了能相抗衡的力量。
福宁殿内,蔡京哭泣道:“官家,女子为官本已不合礼法,乃是天家开恩,杨大人方才可入朝为官。可杨大人身份特殊,乃是吴国长公主,官位不显爵位却高,对臣变法之事多有掣肘,还请官家明察。”
“老祖宗乃王公儿媳,王公本就是变法之人,她如何会反对你变法?爱卿想多了吧……”
宋徽宗手拿铅笔,画着素描,拿着纸对看着,“啧啧,和老祖宗比起来,朕这手法还有所欠缺啊,还远不到老祖宗的那程度。同为素描,老祖宗画得可就有灵气多了……”
“官家,官家!”蔡京咬牙,暗暗嫉恨,杨涵瑶也就这点强,一手书法,一手画,还有那一手神乎其技的匠人手艺,除了之外,她还有什么本事?可偏偏对了官家的胃口,听说官家在她跟前那都是以师礼相待,更夸张地说法,说官家真把杨涵瑶当老祖宗那样地伺候着。
说起这辈分,蔡京也恨。杨涵瑶是仁宗爷的女儿,这辈分真高得没边了。当年神宗就要叫她姑母了,到了官家这儿,那可不就是老祖宗么?
不光是杨涵瑶与王雱受惠,就连他们俩的儿子,孙子都被封了公爵,女儿也都是县主,一门显赫,杨涵瑶与王雱在常州书院教了几十年的书,学生门人党羽遍布满朝,蔡京是越来越有心无力了,这才一年,若再给杨涵瑶等人时间发展下去,这朝堂还有他的位置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膳食娘子 最新章节715.第715章 大结局(终),网址:https://www.at888.net/198/198379/715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