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圩已被杀得心惊胆战,听得身后马蹄声响,回头看时,曹彰正取弓箭射来吓得大叫道:“不要放箭,我愿投降!”
曹彰冷哼一声,却不管他求饶,手捻弓弦,火光下尚未看清箭矢,便见格圩惨叫落马。
其余鲜卑军本就不敌,见格圩被杀,四散奔逃,曹彰领兵四处追杀,加上王枢带兵拦截,只有数十骑狼狈逃走。
“哈哈哈,这一战杀得痛快!”王枢抹着刀头上的血迹,兴奋大叫。
曹彰在马上扫视众人,见他们举着兵刃欢呼,毫无军纪可言,对王枢言道:“诸位要想随某建功杀敌,自明日就要遵吾军法,不可再任性自为。”
“请章英雄严加训练!”王枢马上招呼众人拜见曹彰。
这几日见识了那武商议对策。
原来轲比能王师被灭之后,众部落各自推举单于,有些甚至自立为王,面对如日中天的汉军,鲜卑军却四分五裂,这不是自取灭亡?
终于在几位有见识的头领斡旋之下,众人一致拜轲多寿为左贤王,轲多禧为右贤王,先守住地盘,再按功劳大小竞争单于之位。
促成此事的重要人物正是鲜卑国师姬博之子,被誉为麒麟之才的姬麒和姬麟,姬博祖籍泰山郡,思念故土,时常想起泰山上傲雪盛放的梅菊,因此为二子取字泰梅、泰菊,既示不忘出身,亦激励二子迎难而上。
二人正在幽州辅佐轲多禧治理境内,忽闻前线战事,悲痛欲绝,发誓要为父报仇,忍住悲伤劝和各部,告知各头领合则两利,败则两害,晓以利害,终于维持住局面。
轲多寿、轲多禧二人也尽释前嫌,以姬氏兄弟之功各拜军师,参赞军机,安抚各部。
苴罗侯阵亡后,河间直面汉军精锐,轲多寿有意退守幽州,但姬麒极力主张以漳河为界布防,又促成与辽东军联盟,才稍稍安心,不想境内却又大乱。
众头领闻报无不震怒,纷纷唾骂格圩无能,乞伏部人不堪大用,大家刚被汉军打得憋火,也都想立功晋升,纷纷请令出战。
轲多寿看向姬麒:“军师,我们若出兵,恐怕汉军也不会坐视,这该如何是好?”
姬麒言道:“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如果不将这股贼军消灭,他们就会形成燎原之势,那时候内忧外患,汉军也会趁势来攻!小病不医,终成大患啊!”
轲多寿忧心道:“漳河防线还没有完成,该如何防备汉军进兵?”
姬麒笑道:“大王勿忧,可用缓兵之计:先派人向汉王刘琦请和,假意示以归顺之意。那贼军不过千余人,半月可破,待使者归来,内患已除矣!”
“军师果然妙计!”轲多寿大喜,又蹙眉道:“但那刘琦为人诡诈,如果被他识破……”
姬麒大笑道:“大王放心,属下愿亲自去一趟汉营,只凭三寸不烂之舌,保证完成任务。”
轲多寿长出一口气:“军师前去,定能瞒过刘琦,如此便有劳了。”
姬麒刚促成辽东联盟,此时信心十足,傲然道:“常听家父感叹中原能人辈出,刘琦麾下更是人才济济,我早就想领教领教了。”
轲多寿将搜刮来的金珠布帛很是心疼地选了一箱,又送五匹良马为礼,命姬麒为使者去见刘琦。
使者刚走,马上调拨部落精兵两万,连夜杀奔武垣,以雷霆之势将这股贼军消灭。
轲多寿带着使团出城,仿佛衣锦还乡的英雄,到漳河派人送去文牒,守将于禁见鲜卑人有意归降,不敢怠慢,一面派人迎接使者过河,一面飞报刘琦。
哨马到行宫便被一人拦下,正是平定河东后省亲归来的张苞,近来陈到身体不适,刘琦命他暂时掌管禁军,往来使者一个也不认识。
那人也诧异禁军怎么换了个陌生人,但皇宫之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最新章节第734章 麒麟二子,网址:https://www.at888.net/327/32749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