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前方一看,只见远处出现了一座城邑。
伯益的眼睛一亮,指着城邑说道:“大禹哥哥快看,我们来到你的封地夏邑了。”
大禹和众小兄弟的眼光也一齐随着伯益手指的方向看去,喔!好大的一座夏邑啊。背靠青山,面临秀水,气象宏大。城邑中的民居鳞次栉比,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繁华。田野里阡陌纵横,遍地着庄稼。真是物阜民丰,人杰地灵的一块福地。夏邑已经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夏国了。
想起几年前夏地刚封给大禹的时候,这里还人烟稀少,一片荒凉。今天的夏邑与那时候比起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当年大禹慧识人,任用伯夷做相国,没有用错。伯夷果然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夏国发展到今天,伯夷功不可没。
应龙听伯益说夏邑到了,也感到很眼熟。上次送涂娇和启儿回夏邑,就是自己送回来的。于是慢慢按下云头,越飞越低,便于大家观看。
小兄弟们都瞪大了眼睛寻找大禹的家住在哪里。只有伯益、神农仔和应龙三个来到过大禹的家。连大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新家在哪里。所以也在睁大了眼睛四处寻找。
忽然伯益与神农仔的眼前一亮,几乎不约而同地指着座落在夏邑北部的一座靠河临街的大宅子说道:“大禹哥哥快看,那座大宅子就是你的新家。
应龙也认出了大禹的新家,于是不待吩咐便徐徐降落下来,在宅子的大门外落到了地上。大禹问道:“应龙,为什么落了下来?“
应龙应道:“夏伯难得路过家门,回家去看一看你的新家和妻子、儿子吧。”
大禹说道:“眼下治水要紧,等治水成功之后,再回家相聚也不迟。”
伯益说道:“大禹哥哥进门去看一看,也耽误不了多时间,况且自从涂娇姐姐带着启儿,回到夏邑居住之后,你还没能回家看上一眼呢,今天是路过,又不是绕道,不妨进门去看一眼。”
就在这时,只听从屋子里传来了启儿的读书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出月落,四季有常。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字,乃服衣裳。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育百姓,万邦归王。”
听罢,大禹说道:“听到了启儿的读书声,我就放心了。好了,咱们该走了,还要抓紧赶路,治水要紧。”说罢跨上了应龙。众小兄弟知道大禹的脾气,知道再说也无用,于是都不再说话,跟着大禹跨到了龙背上。应龙呼的一声,腾空而起,又飞上了青天。
原来,大禹当年见到了伯夷,慧识人,任命伯夷为夏地的相国之后。伯夷不辜负大禹的重托,殚精竭虑,力精图治。为夏地谋发展,为夏国百姓谋福祉。把夏国治理得百业具兴,欣欣向荣,使百姓们安居乐业。别处的百姓慕名前来投奔夏国的越来越多。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别处的经验和技术,这样一来更促进了夏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夏国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
伯夷考虑到大禹治水凯旋,回到封地之后,总要有一处府邸居住。于是在规划夏邑的时候,就予留了一块靠山临水,面街的水福地,给大禹建起了夏伯府。
夏伯府建得很大,既宽敞,又明亮。有明堂,有后宅,有书房,有挎院。
宅院建成之后,首先迎来了涂娇和启儿母子。涂娇看了宅院很满意,对伯夷的细致周到的安排也深满意。
涂娇母子安顿停当之后,涂娇便与伯夷谈起了要给启儿延请老师的事来。伯夷拉着启儿的手,上下端祥,见启儿得广额方面,剑眉星目,虎鼻狮口,英姿勃勃,天生惠质,眉宇间透出了聪明与智慧。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显出了一丝王者之气,大有乃父大禹的采。
伯夷赞道:“真是青山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公子今后的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禹治水演义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五章 三过家门而不入,网址:https://www.at888.net/33/33320/10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