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新门是南宋杭州城东门,因为挨着荐桥民间习惯称荐桥门,到了元末张士诚重修城墙,城门东移三里改叫清泰门,只留下了孤独的荐桥向后人诉说着那一段历史。
荐桥架在中河上,沿着河道向北,河岸东侧有一条东西方向的弄堂,三丈宽的巷道在杭州城不多见,显示出它的身份与世不同。
这条不足百丈的巷子最早叫浮元子巷,是宋末元初时期一家来自宁波的住户制作汤圆在杭州名噪一时而得名。到了明初弄堂里搬来了新的住户也就是富源通商号最初的主人,在沈万三的资助下富源通商号生意不断的扩大,随着年代的延续富家人口增多巷子里很多老住户被高价收购,巷子里寒酸的柴门在逐渐地消失,代替的是气派的朱红门,原来相邻很近的独门小院被拆除了,建起了一处又一处深宅大院,院子里亭台楼阁花园水榭就像画里一样!仅仅百年的时间半条巷子都姓了‘富’,那家制作浮元子的宁波住户也没有坚守住,最后也拿着‘富’家的银子搬走了,天日久人们早已忘记了那一段历史,习惯的叫富源巷。
富家虽然很有钱依然不能脱俗,一进巷子口就能看见两边依次摆放的石狮子,最显眼的是右边第三家,狮子外形比其他朱漆大门外的狮子高大许多,一副统帅三军的气势,这就是富源通商号当家的宅邸。
黎明并没有特定的时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推移。这个时候如果在夏至时节太阳至少也有一两杆子高,而现在东方的天边刚露鱼肚白。虽然天色还早,庭院里已有人走动。跨院偏房的下人侍女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做事很小心生怕惊醒了主人。
二进院一间房屋前有人站在窗外小声说:“老爷,外面有客人登门拜访。“
先是听到打哈欠,过了一会屋里才传出问话声“什么人这么早?“
“回老爷,云龙镖局老当家的李虎。“
房间里急忙吩咐“快请,二厅伺候。“
禀报的下人答应一声走了,房间里传出窸窸窣窣的穿衣声。接着有女人低低的埋怨声“天街还那么黑就来踹门,连觉都不让人家睡好,都是大姐娘家惹的祸!”
老爷不高兴的小声呵斥道;“大房的事还轮不到你说三道四。到什么时候她都是这个院子的女主人,这种搬弄是非的话给我打住,若是传到母亲的耳朵里惹得老人家不高兴,我就把你送回娘家去。上次还是大房帮你在母亲面前美言。忘恩负义的这么快。”
女人是真的害怕那一纸休书,还是突然间懂得了感恩,无论哪种原因都产生了一样的效果,让女人闭上嘴。
房间里突然静了下来,安静得有点奇怪,烛光里的老爷就像一座泥塑木雕,系腰带的手停在那全身一动不动,许是女人也发现了老爷的反常悄声问:“老爷。怎么啦?”“刚才报事的人怎么像发财!”“您这是活见鬼,他才不会自投罗网。”老爷苦笑着摇了摇头束好腰带走了出去。
所谓的二厅其实就是客厅。位置比正厅偏一些,二厅招待的客人一般是与主人关系较近一些,或者身份有点特殊,如果是谈一些的事应该首选的是书房或者秘室。
富家的二厅不像一般大户人家的二厅那样,一张八仙桌外加几把椅子,墙上挂几幅装饰的字画,或者再摆上几盆花卉。这间二厅像一间书房有里外套间,外间很大又被博古架一分为二,博古架上的古玩错落有致,显得很典雅。离博古架五尺面对着门摆着一腿三牙的四仙桌,两面放置着玫瑰椅,博古架和桌椅拉开距离是为了方便客人欣赏多宝槅子上的古玩玉器。左手墙边摆着一张琴案,琴案上不仅有琴还有一块琴砖,旁边有一花架,摆放着几盆竹类的盆景。右面墙上挂着几幅字画,虽然出自当朝丹青之手,却也是名人佳作。
被博古架隔开的里侧很素雅,只有一张大号的案几,案几上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疯道人 最新章节第二百三十章藤屋,网址:https://www.at888.net/83/83071/400.html